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九九沙龙第二十六期 “读书•生活•行走”(三)沙龙纪要

创建时间:  2008/10/17  纪谦玉   浏览次数:   

                                                           
    2008年10月10日的午后,哲学教研室的诸位老师又在熟悉的沙龙中相聚,久别重逢之后,大家都有许多的见闻、感受和心得需要交流和分享,为此,这期沙龙的主题是“读书•生活•行走”。
    在杨庆峰老师主持下,尹岩老师首先谈到了暑假期间她的韩国之行。此次韩国之行,尹老师与社会科学学院的陈新汉教授、王天恩教授等一起参加了在首尔大学举办的“世界哲学大会”。由此,尹老师谈了她见闻和感受。她先向大家介绍了这次世界哲学大会的规模、亚洲参与者与中国参与者的人数,尹老师认为,中国哲学界的学者参与这次大会的人数比事先预料的要少一些,究其原因,可能是以往这样的大会略为松散的形式和不甚理想的效果所致。尹老师还谈到,大会的主题非常多元化;就这些主题的探讨而言,中国学者的思想比较有深度,但是,由于大会普遍以英语、法语等来交流,对一些中国学者而言,语言成了交流的障碍,尹老师说,从语言的这种不平等的交流状况来看,我们中国的思想和学术成果要真正走向世界,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另外,尹老师还感到,韩国人向世界展示自我、参与世界的欲望非常强烈、表现也很明显。最后,尹老师还简要地提到了她在参观韩国战争博物馆的感受,以及韩国大学教育和文化传播状况等。
    在尹老师介绍的同时,闵冬潮老师、沈海燕老师积极发言,她们结合自己在海外的一些经历和感受,对韩国的民族精神、韩剧、社会运动、甚至韩国人的饮食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当尹老师谈到首尔的城市秩序时,闵老师就深有体会地谈到了城市的建筑,闵老师的感觉是首尔与我国北方的城市比较相似,它们与我们所生活的上海这座城市有所不同,比如,北京也有高楼,但这些高楼的间隔不像上海那样密集。
   接着闵老师的话题,张亚月老师谈了她个人对北京和上海这两座城市的不同感受。张老师是今年入上海大学任教的一位新老师,在此之前,她在北京学习、生活了近十八年之久。在她看来,上海的许多物理空间虽然不像北京那样宽大,但商业文明的发达促进了优质的服务意识、职业意识,生活在上海让她感觉到了方便与快捷,她说她很喜欢上海。城市的话题引发了许多老师的探讨,结合各自的经历和经验,大家纷纷畅所欲言。
    最后,当闵老师提到全球化问题时,大家又对当前市场的油价、房价、粮食、华尔街金融风暴等现实问题展开了热烈的探讨。针对现实的社会问题,彭学农老师结合他暑期厦门的同学聚会,简要谈了他的所见、所闻、所想,他觉得有必要重温马克思的思想,有必要从理论上、思想上深刻反思许多现实问题。杨庆峰老师表示,有时间的话,我们准备专门安排一次沙龙的时间,请彭老师谈谈他在这些方面的思考。
   参与沙龙的还有徐琴老师、周丽昀老师、黄圣平老师、吴立群老师、刘友古老师、朱承老师以及张艳芬老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沙龙到了结束的时刻,然而,大家在沙龙中的交流、沟通以及分享让我们感到了相聚的充实与美好,愿这种充实和美好一如既往地持续下去。

                                                                                                                           (张艳芬)

上一条:九九沙龙重要通知(提纲新增、可供下载)

下一条:九九沙龙第二十六期读书•生活•行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