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上海大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发布《生态城市绿皮书: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7)》

创建时间:  2017/11/02  王金伟   浏览次数:   

2017年10月3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兰州城市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生态城市绿皮书: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7)》,该报告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出版项目和"十二五""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夏小和教授,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党委书记余洋应邀出席发布会。上海大学特聘教授孙伟平主持发布会。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积极推进。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改善。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要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过去一年里,国家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将生态文明融入国家发展规划,提出要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制定出台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等一系列事关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改革文件;建立国家层面的环保督察制度,开展环境保护督察工作;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逐步进入了制度化、法治化轨道。
  生态城市建设是生态文明与城镇化建设的历史契合点,是城镇建设的目标和方向,也代表着生态文明与城镇化建设的水平。在历年报告的基础上,《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7)》秉持以人为本、绿色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生活、健康宜居的理念,以服务城镇化建设、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更新民众观念、提供决策咨询、指导工程实践、引领绿色发展为己任,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市发展之路。
2016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7.35%,生态城市建设正在稳步推进。然而,囿于多方面的原因,生态违法事件屡屡出现,雾霾、交通拥堵、出行难、停车难、垃圾围城等"城市病"治理仍需时日,市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民众对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生活品质的要求非常强烈,生态城市建设依然任重道远。建设绿色、智慧、低碳、健康、宜居的中国特色新型生态城市,需要通过"四轮驱动",共同努力加以实现。(内容来源:《生态城市绿皮书: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7)》)
 

上一条:关于征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18年度重大、重点项目选题的通知

下一条:青岛大学哲学与历史学院郭金鸿教授一行来访我部哲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