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用与无用:事物意义的逻辑基础 摘要:物的认识论传统揭示了本质及其属性是物的意义基础,以此为基础形成认识经验;物的现象学生存论传统揭示出使用是物(用具)的意义基础,以此为基础形成有用性的经验;随后又揭示出游戏因素,这构成了艺术经验。上述传统中无用性被看作是阻碍理解物的因素。无用意味着物之有用性的消失,使得物的现成性得以体现。但是无用与有用共同构成了物之意义的基础。对物的无用性的重视表现了不同于物的现象学理论的地方:无用使得物之用得以持存;彰显了用者的情感世界,更提供了为人之法的借鉴。 关键词:物 有用性 无用性 作者:杨庆峰 文献出处:南京社会科学 2009年第4期 技术现象学与空间拉近体验反思 摘要:随着具备整合单个技术系统能力的信息通信技术(ICTs)的发展以及空间逻辑上成为独立问题的可能性的实现,空间拉近成为急待反思的现象。去远是理解空间拉近的有效概念,借助这一概念,空间拉近并非物理意义上的空间拉近,而是一种由现代技术所导致的空间体验形式,是洞察人的空间性存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技术 现象学 空间 作者:杨庆峰 文献出处: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9年第4期 技术逻辑、技术想象与现代性问题 ——阿格尼丝.赫勒技术现象学思想解析 摘要:阿格尼丝.赫勒的技术现象学思想主要是延续了海德格尔的观念。对现代性的反思是其主要课题。在她看来,技术的逻辑、社会地位的功能性分配的逻辑与政治权力的逻辑是支配现代性的三大逻辑。其中,以技术想象机制为触发的技术逻辑最为普遍,它已经侵入了政治领域,对历史想象构成了威胁。 关键词:现代性 技术想象 技术逻辑 作者:杨庆峰 文献出处:《技术与哲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 |
上一条:学科建设系列成果(一)
下一条:学科建设系列成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