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学科建设系列成果(一)

创建时间:  2009/05/17  纪谦玉   浏览次数:   

论文:

1.《论核心价值体系》

内容提要: 一个价值观念必须具备二个品格,即体现人文精神的时代特征和赢得社会中大多数人的认同,才能成为社会核心价值观念。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是意识形态反思的必然。价值观念可以形象地理解为以主体意识和利益意识为焦点所形成的椭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多方面具体地体现社会转型期间价值观念变化的基本特点,由此就具有了对多元价值观念予以引领的资格和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与体现自觉性的权威评价活动相联系,又与体现自发性的民众评价活动相联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大限度地成为社会思想的共识,是权威评价活动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有被信仰,才不至于形同虚设。必须研究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信仰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机制。

作者:陈新汉教授

文献出处:《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10

 

2.《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对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启示》

内容摘要:马克思通过对意识形态所持的否定和批判性阐释,在实际上表达了关于科学意识形态的思想。这些思想对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深刻的方法论启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转型时期意识形态反思的自觉,是人们认同社会制度的理论根据,是引领社会思想的“精神的太阳”。

作者:陈新汉教授

文献出处:《上海大学学报》2008.6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学术卡片“摘载”。2009。1。

 

3.《马克思社会自我批判视阈中中国社会主义改革》

内容摘要:马克思关于资产阶级社会的“人体解剖”说中包含着深刻的社会自我批判思想。联系当代中国社会改革的实践,就能理解马克思社会自我批判思想的方法论意义。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在“文化大革命”中以社会危机的形式体现出来,社会主义改革是“特定条件”下的社会自我批判,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有机结合,是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的辩证统一。社会自我批判集中指向“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由此引出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在人类发展中的历史定位,深刻反思资本在社会转型和现代化中的两重作用。社会关系的物化形成“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社会自我批判的目的在于限制物化关系的消极作用,以“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

作者:陈新汉教授

文献出处:《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2。获上海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研讨会征文优秀论文奖2008.10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价值论角度看》

内容摘要: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是对意识形态进行反思的必然。关于价值观念的理论研究和社会调查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提供了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体现社会转型中价值观念变化的基本特点,即体现价值观念中主体意识的变化,体现价值观念中利益意识的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果从指导思想、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荣辱观等方面,具体地体现了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念变化的基本特点,那么它就能体现人类精神的时代特征,就能赢得社会中大多数人的认同,从而就具有了对社会多元价值观念予以引领的资格和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社会评价活动的“有机”和“无机”形式及其相互作用体现出来。如果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大限度地成为社会思想的共识,是从量的方面来理解其与国民的结合程度;那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尽可能地转化为社会信仰,则是从质的方面来理解其与国民相结合的程度。

作者:陈新汉教授

文献出处:《哲学研究》2007.11获2008.10上海市“邓小平理论学习和宣传优秀成果论文二等奖。

 

5.《现代人文·中国思想·中国学术》

内容摘要:核心价值观念必须具备二个品格,即体现人文精神的时代特征和赢得社会中大多数人的认同。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是意识形态反思的必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多方面具体地体现社会转型期间价值观念变化的基本特点,由此就具有了对多元价值观念予以引领的资格和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有被信仰,才不至于形同虚设。必须研究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信仰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机制。

作者:陈新汉教授

文献出处:上海社联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1。

 

著作: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论研究》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0版。

内容摘要: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国理论界已经作了相当多的研究,发表了不少很有学术见解的论文和著作,然而仍存在着了些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例如,关于社会核心价值观念与核心价值体系概念之间的厘清问题、核心价值体系与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界定问题、社会价值观念转化为社会核心价值观念的基础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社会共识与内化为信仰的机制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从价值论的角度予以专门的研究。本书与其他学术成果的不同之处,如本书的题目所示,在于主要是从价值论的角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研究,努力在上述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上提出自己的独特扑救看法。

作者:陈新汉教授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0

 

 

 

 

上一条:学科建设系列成果(一)

下一条:学科建设系列成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