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学科建设系列成果(一)

创建时间:  2009/05/26  纪谦玉   浏览次数:   

波德里亚的后现代主义及其存在论视域

 

 

[摘  要] 波德里亚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被“物”所包围的社会,是一个由“消费”所支撑的社会,消费通过媒介成为可能。媒介是模拟的机器,它大量产生出形象、符号、代码。人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既非真实又非虚拟的仿真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实在消失了,自我不见了,有的只是由仿真和虚像构成的“超现实”。“超现实”的出现,意味着表征性的主体时代的结束:主体不再提供一个理解现实的制高点,这个特权转向了客体,尤其是超现实的客体、仿真出来的客体,一个客体主导主体的时代由此开始了。

[关键词] 物  消费  媒介  仿真 

作者:徐琴

文献出处:《河北学刊》2008年第五期(2008年10月)

 

论波德里亚的大众媒介批判理论

 

摘要:法国当代思想家波德里亚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入地分析了现代媒介的实质,并对大众媒介的社会后果进行了批判性的考察。波德里亚指证了大众媒介通过编码规则和传播技术而构建了一个仿真的世界,从而使现代社会成为一个由媒介支配的社会。通过对作为媒介的广告和民意测验的具体分析,波德里亚进一步强调了大众媒介的自我指涉性质,以及由此而来的强制性体制。波德里亚大众媒介批判理论的积极意义在于,它对媒介社会进行了深入的批判性反思,对其实质和社会后果做出了具有哲学高度上的把握;而这一批判理论的局限性在于,它把符号逻辑与生产逻辑割裂开来,因而在使符号体系独立化和神秘化的同时,弱化了从社会现实本身来对媒介社会作出批判的阐明。

关键词:大众媒介   消费  “超现实”

作者:徐琴

文献出处:《东南学术》2009年第二期(2009年4月)

 

上一条:学科建设系列成果(一)

下一条:学科建设系列成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