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
学科建设系列成果(一) |
|
|
创建时间: 2009/05/30
纪谦玉
浏览次数:
|
|
|
博客生存与人的主体性
摘要: 博客已成为全球化时代显见的生存方式之一,引起书写、交流、传播等领域的变革。博客可以在“参与、分享、交流”中实现多元主体的自我确认,为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文化时空,为个人发展提供多元主体性基础,塑造一种开放、有序、多元、自由的新个体形态,从而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一种可能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博客 生存 主体 主体性
作者:周丽昀
文献出处:《上海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艾思奇与张岱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的内部分歧
摘要:20世纪30年代,艾思奇与张岱年之间发生过一场争论,二者在中国需要一种什么样的哲学上产生了分歧。张岱年认为当时的新唯物论缺乏分析的态度,对理想的研讨也不够充分,艾思奇则不同意这种观点。透过早期的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之间的这场争论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存在着一种内部分歧。这种分歧,一方面表现为侧重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侧重马克思主义和传统哲学的优秀传统相结合的差异;另一方面也表现为作为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与作为学术研究的马克思主义的差异。
作者:刘静芳
文献出处:《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年第12期 |
|
|
|
|
上一条:我系教师即将推出三本新著!
下一条:学科建设系列成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