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徐琴重要成果“摘要”

创建时间:  2014/06/16  颜强   浏览次数:   

一、论文

1、《云南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现代发展理论的变化趋势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
【摘要】
发展是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基本主题,明确提出发展问题并对之进行专门的学术研究则是在二战以后,其主要成果体现在现代发展理论中。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现代发展理论出现了引人注目的理论转向,即从单纯经济的增长转向这种增长的社会历史向度,并开始关切"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发展"的主题。这一变化趋势突出地显示出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深远意义和当代性质。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本要义表明:这种发展观不仅具有严整而科学的世界观基础,而且日益显示出它在探索和回应当代发展问题时具有深刻而持久的理论能力。
2、《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第6期"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
【摘要】
作为当今西方马克思主义最有影响的思潮,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力图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生态问题结合起来,从而提出自己的一系列生态主张。论文力图阐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特点和成绩之一,是在生态主题上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它主要从资本的逻辑本身、当代资本主义的生产和消费这三个方面,来揭示生态危机的本质根源并力图突破现代性意识形态的局限,主张危机的真正克服在于变革资本主义的扩张逻辑及生产方式,从而对仍滞留于资本逻辑中的技术决定论和环境经济学的经济简约论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论文指证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缺陷在于:它将解决危机的根本设计主要地置放在观念领域,因而仍不可避免地具有主观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倾向。
3、《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年第11期"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基础与思想资源"
【摘要】
随着当今中国的历史性实践向纵深的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已成为我们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旨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践基础和思想资源进行必要的考察。并且表明:这一建设任务的现实基础是中国自近代以来的整个现代化实践,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代化实践。因而,这一建设任务的思想资源乃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干,同时包括近代西方的先进思想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只有充分认识这样的实践基础和思想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才能在现实中与社会的未来发展相一致,并成为引导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4、《哲学研究》2013年第6期"技术:全球生态的灾星抑或救星?——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启示与局限"
【摘要】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批判地考察了技术与生态危机的关系问题。其基本观点是:技术本身与生态危机没有直接的、本质的联系,当代生态危机不是由技术本身造成的。因此,既不可能通过废止技术、也不可能仅仅依靠技术来解决当今的环境-生态问题。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看来,生态危机的本质根源在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生产和消费)制度,而技术的方式从属于这一制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由此而开展出来的批判性分析是颇为深入的和有意义的,但由于在社会现实的深入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所以其观点仍然表现出某种脱离现实的乌托邦主义的色彩。

上一条:黄圣平重要成果“摘要”

下一条:沈海燕重要成果“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