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刘小涛重要成果“摘要”

创建时间:  2014/06/16  颜强   浏览次数:   

一、论文
1、《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8年 第04期"不融贯的概念构架观念?——戴维森的先验论证及其缺陷"
【摘要】
在《论概念构架这一观念》一文里,戴维森试图论证"概念构架"观念的不融贯,基于概念构架观念的概念相对主义不可理喻。通过对戴维森论证的逻辑结构进行细密分析,文章将论述,戴维森构造的论证是个先验论证,该论证尚存在争议的预设以及论证过程中两处不足使得论证本身还有缺陷,因此,经验主义的"第三教条"值得重新审视。
2、《哲学研究》  2008年 第10期"乔姆斯基的"学习理论论证"与模块性假定"
【摘要】
文章首先分析了生成语法系列假定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模块性假定所具有的基础地位。以模块性假定是否是一个有充分理由的假设以及它对于解释语言能力是否必要这两个问题切入,倚重于哲学论证和实验证据,文章随后指出:乔姆斯基的学习理论论证存在诸多疑点,它并不足以为提出模块性假定提供辩护;并且,认知科学中的联结主义进路以一些极具说服力的模型表明,网络恰恰能够依据一般性学习策略获得语言知识,表现出语言能力。因此,模块性假定对于解释语言能力并不必要。
3、《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0年 第07期"对德维特"无知论题"的批判性考察"
【摘要】
"无知论题"指的是德维特(Devitt, M)近些年极力论证的一个观点,即说话者不需要对语言有任何知识。首先,以乔姆斯基为背景,我会讨论德维特的基本思路。然后,我要尝试在批判性分析的基础上阐明:(1)将语言能力设想为一种翻译能力,这一观点存在若干理论上的困难;(2)"无知论题"是个难以令人信服的论点。
4、《哲学动态》  2010年 第06期 "从动物语言到人类语言的进化?"    
【摘要】
 要理解人类自身,需要理解人类的语言;要理解人类的语言,需要理解它的起源。据此思路,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语言起源问题重新激发了许多哲学家、语言学家、生物学家、以及认知神经科学家的兴趣。本文首先阐述了乔姆斯基的基本语言立场以及他反对语言进化论的基本理由;然后基于乔姆斯基的理由考察了一种语言进化模型;指出该模型的若干困难后,文章对"从动物语言到人类语言的进化"这个判断作了扼要评论,认为进化论者仍然没有说明动物语言和人类语言之间进化上的联系。
5、《现代哲学》  2011年 第02期 "知道一个意义理论?"
【摘要】
哲学家和语言学家普遍认为,语言能力的获得要求说话者具有语言知识。按乔姆斯基及其追随者的观点,此类知识是一套有先天内容的句法规则系统;而达米特等哲学家则认为,说话者知道戴维森式的意义理论,更准确地说,说话者对戴维森式的意义理论公理具有隐知识。此论文首先简要阐述达米特的基本思路;然后我会论证,心理化戴维森进路的核心论点存在几个方面的困难。
6、《世界哲学》  2011年 第04期"KH语句的成真条件"
【摘要】
据赖尔的判断,技能知识(knowing how)和命题知识(knowing that)是两种不同的知识类型。近些年,因为某些哲学家的牵强论证,这一区分面临被抹杀的危险。从讨论技能知识归属语句(KH语句)的成真条件入手,指出若干候选建议的困难后,本文致力于论证一种替代方案。通过阐明KH语句的成真条件之区别于KT语句(命题知识归属语句)的特异性,论文捍卫了赖尔区分。
7、起源谬误
【摘要】
在关于语言起源以及类似论题的学术讨论里,可以发现一类推理谬误,我称之为起源谬误。论文第一节对"起源"作些必要的语义分析;论文第二节尝试阐明起源谬误的一般推理形式;既是例释,也算批评性评论,论文第三部分考察两个案例;论文第四节会比较起源谬误和一类有效的起源推理,以期表明起源谬误之产生的可能原因;最后,我们补充一个关于语言起源论题的评论。
8、《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 第01期 "一门语言"的观念与"乱语"的诠释
【摘要】
维特根斯坦、乔姆斯基、戴维森等人曾先后基于不同理由对"一门语言"的观念提出质疑。根据某些语言观念(特别是约定论的语言观),对语言能力的描述需要遵循三条基本原则;这三条原则跟人们对"乱语"现象的成功诠释之间有种紧张关系。约定论语言观对语言能力的描述在经验上的不充分性(不能解释"乱语"的成功诠释)是戴维森论证的关键;如此理解戴维森的论证,可以让我们既拒斥某些有争议的解读,又保留戴维森的一些重要洞见。

上一条:黄圣平重要成果“摘要”

下一条:沈海燕重要成果“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