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文
1、《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4年 第03期"类比实践:实践的类比模型及其建构"
【摘要】
众多学者已经从不同视角为实践建立起了许多实践模型,布尔迪厄的类比实践则是一种典型的类比模型。类比模型以相似的普遍性为基础。布尔迪厄将这种普 遍相似性分析为时间序列上的相似性和结构关系上的相似性。相应地,类比实践模型也从生成性类比和关 系性类比两个方面予以建构。就前者而言,实践来自对原始习得的反复灌输;就后者而言,实践源自利益 最大化和正式化的考量。但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类比实践的类比不是解释性的类比,而是实践性的类比;第二,类比实践貌似理性的计算,实则是出自因反复灌输而获得的"习得的娴熟";第三,实践的类比 模型只有在分析的意义才分为生成性类比和关系性类比,而类比实践本身是整一不可分的。
2、《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1年 第07期"实践与可接受性:布尔迪厄实践语义学的建构"
【摘要】
布尔迪厄实践语义学契合了普特南关于可能 的语义学建构需要"一个精确的关于语言使用者的一般模型"的思路。但普特南以语言劳动分工为基础,而 布尔迪厄诉诸实践。普特南把意义定义为包含外延在内的向量,继而把决定外延的工作归给了社会。布尔 迪厄则把意义界定为价格,而价格取决于语言产品的可接受性。正是这两个区分及其所暗含的社会性视角 的深层异质性构成了普特南与布尔迪厄之间的最大差异,也标示了布尔迪厄实践语义学的独特理论风格及其价值所在。
3、《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 第03期"布尔迪厄的实践理论:对马克思的继承与偏离"
【摘要】
布尔迪厄关于实践逻辑的论述对马克思采取了 若即若离的态度。实践被理解为具有价值指向的行为,它是通过反复灌输而获得的实践感的现实化,这种现实 化体现为策略并遵循了一种经济的逻辑。在这一理论建构中,布尔迪厄既不断回溯马克思,又总是试图回避这 种理论依赖,而这恰恰暗示了两者在实践理论上的内在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