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哲学研究》,2008年第3期,"逻辑是可修正的吗?"
【摘要】
非经典逻辑的兴起得益于一个重要的思想, 那就是"逻辑可修正的思想。但是, 在逻辑是否可以修正的问题上, 学界存在着许多思想困惑和意义含混。因此, 有必要提出这样的问题: 逻辑是可修正的吗? 如果泛泛地认为, 逻辑有可能是错误的, 因此它需要修改, 那么这一看法很可能造成误解。本文试图澄清一些令人困惑的观点, 对"逻辑可修正"的含义加以辨析, 以促进逻辑尤其是非经典逻辑的发展。
2、《南开学报》,2009年第1期,"评内涵主义与外延主义之争——从弗雷格的涵义和指称的理论谈起"
【摘要】
弗雷格涵义与指称理论引起了后来哲学家们的极大兴趣,也引起了外延主义与内涵主义之争。涵义和指称的理论涉及内涵和外延主义争论的非存在对象问题以及内涵性或特定语言语境中指称的意义模糊性问题。从内涵逻辑发展来看,弗雷格所做的涵义和指称的区分为内涵逻辑的建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本文试图从弗雷格的涵义与指称理论出发,评论内涵主义与外延主义争论的焦点,以明确他们之间的争论对于内涵逻辑产生的意义与影响。
3、《内蒙古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涵义与指称:内涵逻辑的兴起"
【摘要】
内涵逻辑系统有广义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说,当前最具代表性的内涵逻辑系统有: 模态逻辑、时间逻辑、自由逻辑、道义逻辑、认知逻辑等。从狭义上看,内涵逻辑系统包括丘奇的内涵逻辑系统以及以丘奇内涵逻辑系统为基础的其他系统。本文讨论的内涵逻辑特指源于弗雷格的涵义和指称理论的狭义内涵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