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九九沙龙第十五期学术信息交流会纪要

创建时间:  2007/01/29  纪谦玉   浏览次数:   

      新年伊始,社科学院第一次学术沙龙于1月12日下午1:00-4:30在我院409会议室举行,我院部分老师和研究生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以学术信息交流为主题,同时我院新引进的老师就自己的研究兴趣和方向作了介绍。最后就如何办好学术沙龙大家献计献策。

      首先, 几位新引进的老师向大家作了简要介绍。尹岩博士首先发言,她介绍了自己求学和工作的经历,博士期间主要作了价值论的研究,她指出价值论问题必然要提到主客体问题,关注这一问题又必然涉及到个体问题,而个体问题主要是指主体性问题、个体的身份认同问题、自我与他人及自我与社会关系问题。问题的关键是个体如何生存或者生活个体的价值取向问题。另外她还谈到了公共生活中个体价值。她认为,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个体在进行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活动时,应注重他人对自我的评价。

      刘友古博士接下来做了发言,他的研究领域集中在基督教哲学。通过对近代及现当代西方哲学的简要梳理,他认为基督教尤其是新教思想与哲学的发展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如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等人的思想与基督教思想有着很深的渊源。并且他还谈到了自己对哲学的理解。哲学最古老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兴趣,古老问题不可回避。他目前关注哲学诠释学的研究,就是从哲学的古老问题开始的。另外他认为哲学不是解决表面问题的,而是解决深层次问题。如生存问题,终极关怀问题等等。

      朱承博士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王阳明心学。他从哲学与个人、哲学与社会的关系入手谈了自己对哲学的看法以及个人的研究兴趣。从个人与哲学关系来看,他认为,哲学就在身边,一句哲言可能引起个人的兴趣,研习哲学能够提高道德修养,提升文化品位。在哲学与社会的关系上,他以王阳明哲学为例,谈了哲学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他目前研究的主要兴趣集中在中国古典儒学与中国古代社会的互动问题上。

      接下来相关老师就近期参加国内外会议做了简要介绍。沈海燕老师去年底参加了由泰国小乘佛教法身基金会举办的国际三摩地论坛。在论坛上,沈老师作了研究天台止观方面的报告:“The Threefold Contemplation in one mind— the perfect vision of Buddhahood”(一念三千——成佛之路)”,并参加了论坛的相关活动。通过沈教授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国外佛学发展的情况。

       彭学农博士介绍了12月7号上海社科联年会的情况。他认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要有个范式的转变,必须在全球视野下来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进展。而不是闭门造车,坐井观天,墨守成规。

      闵冬潮老师去年末参加了在印度举办的性别公正问题的国际会议。她在“全球女性主义的知识生产”这一专题中做了题为“社会性别概念在中国的旅行”的报告。亚洲妇女/性别研究的进步与发展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是印度妇女/性别研究的水平令人刮目相看)。总体上来看,不论从讨论的议题的广度和研究的深度,亚洲代表的报告水平都超过了北欧的代表。以往,由西方人提供理论,东方人提供案例研究的格局正在打破。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亚洲的崛起。通过她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近期世界女权主义运动和妇女/性别研究的最新情况

      陈新汉老师去年10月份参加了在南昌召开的有关农村问题的区域性会议。在会上陈老师从哲学角度谈了舟山渔歌的影响,主要是揭示民谣所体现的生命意识。另外他也向我们介绍了台湾的农村及农业发展以及韩国的新农村运动和中国新农村建设情况。参加本次会议的人员有来自香港、台湾、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学者。

      周丽昀博士就我院成功举办的2006年上海自然辩证法年会情况作了说明。会议内容丰富,理论和现实感很强。此次会议开得非常成功,为以后举办类似会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最后,就如何办好我院的沙龙活动,大家提出了极其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并确定了春季学期的第一次活动的主题为“我读的一本书”。本期学术沙龙气氛活跃,效果非常好。本期学术沙龙气氛活跃,效果非常好。


                                                             (赵后刚 整理)

上一条:九九沙龙第十六期读书沙龙总结

下一条:九九沙龙第十四期“时间的哲学反思”学术沙龙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