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九九沙龙第五十二期:反思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创建时间:  2012/03/19  曹青春   浏览次数:   

      2011年11月5日,哲学系第52期九九沙龙在院401室举行。此次沙龙活动由彭立群老师和邱仁富老师主持。我院教师吴德勤、沈海燕、张亚月、申小翠、刘友古、刘冰,及上海大学的几位研究生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
       讨论伊始,彭老师提出,辛亥革命已经过去100年,现在是个特殊节点,我们可以通过对当时的民众共识、社会结构、解决危机的路径进行回顾,反思现在的中国是否走出辛亥革命的困境,中国经过100年的不断冲撞、裂变,冲刷,现在应该如何选择?
      针对革命,邱老师提出,怎么理解革命?到底革谁的命?辛亥革命怎么理解革命?他认为,通过二次革命,孙中山进行了自我否定,他把自己建立的体系给革掉了,后来这条路不断循环,不断革自己的命。邱老师说,权力是最重要的问题,绝对权力等于绝对腐败,控制权力,控制官商学勾结,这依赖于法律制度的完善。房子是意识形态,房子改变人的观念。卖房卖的是意识形态。历史怪圈走不出,问题跟不重视invisible的东西有关。
        吴老师认为,中国本来定的国名是中华民主共和国,后来清华大学的教授觉得共和之中包含民主,所以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当下要有公共知识分子。张老师对共和与民主进行了区分,共和是指怎样使用权力,民主是指谁来使用权力。共和与君主无关,并认为现在的知识分子努力不够。
      交流中彭老师认为,以前强调国富民强,领导者多是民族主义者。从君主国(帝国)走出来,经过了100年的历程,依然没有清晰体现republic的精神。公民社会要有法律保障,中国的公共领域缺少合法性基础,这需要反思。现在我们要更加重视看不见的东西,比如小孩子做了一个话筒,它只有话筒的形状,但如果没有里面看不见的东西(原理和科学认识),它就不能发挥话筒的功用。我们现代化的过程中要力避邯郸学步的危险。
       刘友古老师认为,共和是国体的问题,共和是现在国家的建国形式。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断裂,孙中山建立天下为公的理念被袁世凯窃取,而行挂羊头卖狗肉之实。  针对美国有社会主义因素的说法,沈老师认为美国不是社会主义,并且她主张不要把信仰狭隘化,信仰不等于宗教,信仰是对终极问题的关怀与确信。
      在场的同学们也积极地参与了交流,一位女同学提出关于贪污的问题,李金桐同学也发出了权力从何而来的追问。沙龙并没有形成一致性的结论,但老师们和同学们认为结论并不重要,关键是撞击出思想的火花,并希望收获本次沙龙所指称的——头脑风暴。
 
                                          
                                                                                                                           (戴曦、赵庆伟)

上一条:九九沙龙第五十三期:五四回眸

下一条:九九沙龙第五十四期:痛,自由和数学题:对内在性问题的一个思考